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

讀書心得:《被誤解的臺灣史》

今年因為又遇到五年級社會科,必須上到台灣史,除了暑假拜讀了《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》外,也瀏覽一下駱芬美教授寫得這三本重構台灣史的讀物,獲益良多。她引用了文獻支持,去破除了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,像是:

1.原來當時美帝不只到處騙土地買土地,也間接支持日本攻占台灣。
2.十八世紀的台灣已經是個生活富裕的地方,並不是古代都很貧窮。
3.雖然早就知道唐景崧、丘逢甲之流,遇到日本開始進攻就逃跑,沒想到劉永福大將軍,也不完全想守,也為自己打算盤,消極的等待撤退時機。
4.台灣雖然被稱為福爾摩沙,其實原本是個瘴癘之地。
5.原住民頭目、國父、媽祖,都是刻意的經過包裝行銷,而建立的制度。
作者用說故事的方式,讀起來津津有味,說實在的,雖然從小喜歡歷史故事,但我自己也不是什麼研究者,在有限的時間中,不會想要再去碰研究艱深的書籍,所以若是能夠看到深入淺出,又言之有物的材料(我不喜歡輕小說式的歷史書,除了當年明月的《明朝那些事兒》),心中都會很開心。
每次看到清朝治理台灣的消極態度,總會發出深省,並警惕現今時局。可以用「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」,既然他們的能力有限,無法對這塊土地有完整的布局,特別是針對山區原住民,只採取防堵政策,當時顢頇的態度,自然會引起列強的覬覦。日本入侵牡丹社,直到割讓,都是經過成功精心設計。如果別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,而我們本身反而毫不在乎,歷史是否會重演呢?
鄭氏王朝和南明王朝相同,擺脫不了宗室君臣相殘,內鬥內行,外鬥外行,即使東寧王國沒有這麼快瓦解,我猜在商業貿易上,必然還是會與清政府產生利益磨合,清政府總有一天還是會想要騰出手來對付這些「海賊」吧!當然如果鄭氏執政者手腕靈活,能夠和外國勢力打好關係,說不定又有另外一番局面!
我比較意外的是日治初期治理的方式原來也這麼粗糙,甚至還想要把台灣轉賣,頂讓店鋪。會不會一開始也在找尋定位,要把台灣當作殖民地還是領土一部分,所以不知道要不要積極治理呢?
我不是史學專家,以上只是心得簡易分享,應該很粗淺幼稚。但我喜歡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原本熟悉的史事,以前小時候的課本總是充滿了大中華的民族主義,造成影響是在看歷史時,無法客觀的就事論事,或者評論人物時,過去的老師因為也相承了傳統史觀,不自覺忽略了其他面向,對人物的臧否非黑即白。很多人物或事蹟其實根本沒有那麼正義,也沒有那麼邪惡,為了生存,在亂世中,都只是個普通人,很多偉人其實也是平庸者。這也是我希望在課堂上中,把不同的論點攤開來,不做任何價值判斷,讓同學自行去思考。
最後,我還是會提醒自己,不會全盤接受任何一本書所寫的內容,還是期望自己能帶著永遠懷疑和開放的心胸,若又有翻盤的資料出現。

被誤解的臺灣史:1553-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
作者:駱芬美
出版社:時報文化
出版日期:2013/02/24












被混淆的臺灣史:1861-1949之史實不等於事實
作者:駱芬美
出版社:時報文化
出版日期:2014/01/17












被扭曲的臺灣史:1684-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
作者:駱芬美
出版社:時報文化
出版日期:2015/02/1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